劉丹麗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人物介紹
劉丹麗出生於 武漢一個普通幹部家庭,受 母親藝術的熏陶,3歲時她就能歌善舞,有極強的表演欲。1978年劉丹麗選擇了進湖北藝術學校楚劇科。1985年1月,劉丹麗畢業,1986年便被湖北省楚劇團優先錄取,她與表演藝術家同台競技,主演的《打金枝》、《趕會》、《一瓶茅台》等劇目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其中《趕會》還被中央電視台收錄到 中國戲曲集錦中。在劉丹麗十幾年的戲曲生涯中,她先後在《 呂蒙正》、《打金枝》、《 江姐》、《破滅》、《悠悠柳葉河》等優秀傳統戲和現代戲中成功地完成了各種 角色。
獲得榮譽
1997年,劉丹麗一舉摘下中國 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和文化部最高獎“文華獎”, 被稱做“楚劇皇後”。而後,她到了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改行唱歌劇,最終成為了《洪湖赤衛隊》的第三代韓英,並且獲得了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楚劇團,她先後獲得了第七屆“文華表演獎”、第十四屆戲曲“梅花獎”,並被推選為中國戲曲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
2015年9月15日,由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劉丹麗獲得了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藝術之路
⠨ᗥ掌聲響起來
1968年7月的一天中午,天氣炎熱,5歲的劉丹麗剛剛學完一個舞蹈,累得滿頭大汗,媽媽為了嘉獎她,給錢讓她去馬路對麵買根冰棒吃,就在她一蹦一跳返回時,一輛卡車開了過來,將她撞倒在地,劉丹麗頓時不省人事。經檢查,她頭部輕微的腦震蕩,腎髒受傷並出現尿血症狀。醫生得知她在學舞蹈時,告訴她媽媽,這孩子日後不能做劇烈運動,不要再讓她跳舞了。
劉丹麗出院後,她不顧醫生的勸告,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跳舞。媽媽阻攔她,她堅決不從,在家裏不能跳,她就躲在鄰居家跳。7歲那年,劉丹麗進了漢陽 鐵一小,老師發現這個大眼睛
女孩是個藝術苗子,想把她選進舞蹈班,多次上門做工作,媽媽最後同意了,這以後,小丹麗每天像個快樂的百靈鳥唱歌、跳舞,十分活躍,先後代表學校參加區裏文藝演出,並多次獲獎。
1970年,省歌舞團舞蹈班來學校招演員,招生老師一眼便相中她,經過麵試、初試、複試,她被當場錄取。可一個月後,錄取通知書卻杳無音信,她因此整天以淚洗麵,常常站在窗前、眼望窗外發呆,媽媽怕女兒出現意外,終於道出了原委,內疚地對劉丹麗說:“小麗,不是你沒錄取,通知書早來了,是媽 媽怕你將來做演員身體受不了。”聽到這裏,她痛苦萬分。就這樣,她錯過了招錄時間。1978年,部隊勝利文工團和湖北省戲曲學校都在漢陽招收演員。劉丹麗吸取上次教訓,她瞞著媽媽報了名。經過考試,她同時被兩個藝術團體錄取,直到通知書拿在手中才告訴媽媽,這次媽媽沒有再阻攔。為了就近,劉丹麗選擇了進湖北藝術學校楚劇科。
淩晨起舞六年多
15歲那年9月,武漢依然酷暑難當,劉丹麗學的是青衣,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天十幾個小時都泡在如蒸籠般的排練室內,千百次重複著枯燥的“跑圓場”、練毯子功、刀槍把子功等。因劇烈運動,她的尿血、尿頻症狀又犯了。劉丹麗知道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演員,不僅在功底上要過硬,而且十八般演藝要樣樣俱全。那時,劉丹麗每天早上四點多鍾起床,一個人悄悄來到大操場上練功。每天提前練兩個小時後,再 等老師帶著其他學生來又接著練,6年多的時間裏,幾乎天天是淩晨起舞。1985年1月,劉丹麗畢業一年後便被湖北省楚劇團優先錄取。進入專業劇團後,她師從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雅樵、高少樓等。劉丹麗仍不改刻苦精神,這奠定了她日後藝術生涯的堅實基礎。
1996年1月,劉丹麗帶著楚劇《恩情記》、《東方稅官》參加全國現代戲匯演,同時申報梅花獎。在兩出戲中,她將兩個不同的女性塑造得活靈活現,那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扣人心弦,出神入化,令在場的專家和觀眾連連叫絕,整個戲場掌聲雷動、高潮迭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看完兩出戲後,感慨地對劉丹麗說:“看完你的戲,讓人耳目一新,看來,京劇也要向地方戲學習。”第二天,杜近芳就來到劉丹麗的住處,破例收下劉丹麗為關門弟子,在北京天倫王朝大酒店,一百多位戲劇界知名人士參加了她的拜師儀式。
摘下兩個最高獎
1997年,劉丹麗一舉摘下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和文化部最高獎“文華獎”。正在她的楚劇事業達到頂峰時,湖北歌劇舞劇院看中了她,希望她加入該團。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機遇,劉丹麗猶豫不決。此時,喜歡挑戰的劉丹麗,在恩師的支持下毅然作出了新的選擇。
劉丹麗轉行了。她從原來楚劇團的主角,成了歌劇院的“配角”,隻能跑龍套、當群眾演 員。進入歌舞劇院,劉丹麗抱著像當初學楚劇那樣,拿著筆記本、錄音機進課堂、進琴房、進排練廳。她時刻告誡自己:別人學了十幾年,我卻是一個新手,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1999年,湖北省歌舞劇院重新排練大型民族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為超越當年,劇院決定在新版本上刪繁就簡,讓其特色更鮮明,並在演員上麵向全國精挑細選。當時,劉丹麗在該劇中被定為C角。對於C角這個角色,如果A、B角發揮正常,C角可能永遠是陪襯。
接下來的排練中,A、B角有琴師伴奏,有專家導演,有演員配戲,而劉丹麗沒有導演說戲,被安排在台下看A、B角排練。當別人散場時,偌大的排練場隻留下她那孤單的身影,一個人對著鏡子邊聽錄音機邊演唱。即使在這樣幾乎沒什麽機會上場的情況下,她也一如既往地學習、苦練,認真琢磨每一段唱腔,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造型的內涵。《洪》劇進京前夕彩排時,劇院請來中國歌劇泰鬥金鐵林等專家觀看,並確定進京扮演韓英的最後人選,當A、B角彩排完畢後,金鐵林便尋問:“不是還有C角嗎?讓她上台溜溜。”這時,劇院領導很為難地回答說:“C角一直未參加過集體排練,恐怕難以勝任。”但金鐵林堅持要看看。終於有了機會,劉丹麗憋著一股勁上了台,她在演唱《沒有眼淚、沒有悲傷》和《看天下勞苦人民得解放》這兩段詠歎調時,與樂隊配合默契,整場戲她演唱得情深意切,委婉曲折,“娘啊,兒死後,你要把兒埋在高坡上……”唱到這時,劉丹麗淚如泉湧,台下觀眾無不動容。演唱結束,觀看彩排的700多觀眾突然站了起來,隨後就是暴雨般的掌聲,在場專家都感到震驚和歎服。第二天,劉丹麗接到通知,她成為韓英的主演。原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看完劉丹麗的演出後也非常激動,欣然為劉丹麗題詞:昔日楚劇皇後,今日歌劇英才。此後,劉丹麗帶著《洪湖赤衛隊》,足跡遍及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至今已演出300餘場次,每次演出都是盛況空前、掌聲雷動。她本人也先後被中組部定為直管專家,湖北省中青年優秀人才庫專家等。
事業經曆
⠦身民族歌劇事業
劉丹麗1985年從湖北省藝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人才薈萃的湖北省楚劇團。在十幾年的戲曲生涯中,她先後在《呂蒙正》、《打金枝》、《江姐》、《破滅》、《悠悠柳葉河》等優秀傳統戲和現代戲中成功塑造了各種角色。在楚劇團,她先後獲得了第七屆“文華表演獎”、第十四屆戲曲“梅花獎”,並被推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和中國戲曲家協會最年輕的理事。然而,在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之後,劉丹麗最終選擇投身當初還是門外漢的民族歌劇事業。
成功出演近300場
有了王玉珍扮演的第一代“韓英”在先,劉丹麗倍感壓力,她當初曾多次登門向王玉珍老師討教舞台上的感覺和技巧。如今,成功出演了近300場《洪湖赤衛隊》的劉丹麗以其清純高亢的嗓音 、清晰圓潤的行腔贏得了觀眾認可。《洪湖赤衛隊》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很多觀眾對它可謂情有獨鍾。劉丹麗說:“提起《洪湖赤衛隊》,人們會立刻想到那些久久傳唱的精彩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難開》、《看天下勞苦人民得解放》、《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這些歌曲濃鬱的民歌韻味讓人們反複吟詠、百唱不厭。”此次來京演出的是《洪湖赤衛隊》1999年第三次複排的版本。劉丹麗介紹,這一版本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嚐試,演出時間被壓縮到2個小時左右,同時加大了音樂的比重和演唱的段落,比如《洪湖水,浪打浪》被發展成重唱、合唱,在劇中四次出現。不過,在這個懷舊已成為一種風尚的年代,很多觀眾喜愛《洪湖赤衛隊》的關鍵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它的原汁原味。對此,劉丹麗強調說,雖然這個版本在戲劇結構和音樂編排上有所創新和變化,但一切都不以影響其原汁原味為前提,它特有的湖北民歌味道沒有變。劉丹麗說:“我覺得打動觀眾首先要打動自己,要與觀眾一起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流淚。”
個人軼事
成功轉型
8年,劉丹麗完成了從楚劇到歌劇的完美轉型。“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一說到演唱,劉丹麗的臉上瞬間煥發出青春的光彩。手比指畫,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洪湖赤衛隊》的成功已經為劉丹麗帶來了戲曲界的最高榮譽,但是,她心中還有一個夢想。“舞台表演畢竟受到一定的限製,如果把《洪湖赤衛隊》拍成一部歌劇電視劇,則能讓湖北的經典劇目真正地走進千家萬戶。”
籌集經費
夙願美好路難行。劉丹麗所在的湖北省歌舞劇院的經費捉襟見肘,肯定無法負擔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於是,劉丹麗四處奔波,為電視劇的拍攝籌措費用。從楚劇到歌劇,從表演藝術家到文化事業推廣人,劉丹麗執著而堅定地追求著。湖北的戲劇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劉丹麗的血液中,成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